花Young课堂|职教课堂的“空间革命” 当实训室撞上智能工厂,未来工匠这样炼成!
工大
花Young课堂

传统职教课堂还在“纸上谈兵”?企业抱怨毕业生技能滞后产业3-5年?校企合作“一头热,一头冷”?智能制造时代,职教改革迫在眉睫!

破题密码

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,首创“政企校三元共建、双主体统管共营”治理模式!产业学院院长任智造公司总经理“一肩双责”,统筹公司运营与学院行政,把工厂搬进课堂,让教学标准与产业需求“零时差”同步。企业导师带真实项目进校,学生从“学设备”转向“造产线”,教师与企业工程师“身份互融”,课堂即战场。
硬核打法

项目制培养成破局利器:学生组队承接东方电气等企业订单,用数字孪生技术虚拟调试产线,用AI算法优化生产节拍。毕业设计=行业方案,实训成果=企业生产力——7年孵化64个实战项目并实施项目制教学8000余人,98.6%就业率、43项技术服务,职教与产业从此“双向奔赴”!

打破围墙:
教室=车间,学生=准工程师

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训基地,学生手握虚拟调试面板,直面企业真实订单中的工业机器人——这里没有黑板粉笔,只有生产线轰鸣的“背景音”。企业导师现场演示,学生边调试边学参数优化,毕业即能上手高端装备制造。课堂就是车间的预演,技能就是岗位的通行证。

工厂即课堂:
一条产线,双重使命

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厂,学生参与转子产线数字化改造:用激光扫描逆向建模,用AI算法优化装配节拍。企业导师指着实时数据大屏说:“这群学生改的不仅是设备参数,更是中国重型装备的智能基因”。

技能“拆解术”:
大赛经验=教学模块

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.0赛项的评分细则,被“拆解”成136个教学节点——从机械臂精度校准到MES系统联调,学生每周攻克一个“技能盲区”。过去备赛靠突击,现在日常练+肌肉记忆——我们的课堂,就是技能奥林匹克的训练基地!


软件驯化:
从代码到车间的“翻译官”

在智能制造学院的机房,Plant Simulation软件不再是枯燥的代码课。学生用算法模拟整条产线的能耗、工时、故障率,为企业定制优化方案。会敲代码是基础,能用数据对话产业才是本事!

数字孪生:
一台设备,两个“平行世界”

东方电气集团的汽轮机转子产线上,学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,在虚拟世界中模拟线圈装配的全流程。误差超过0.01毫米?系统自动预警;操作顺序错误?3D模型实时标红。先死磕虚拟设备,再解锁真实产线——试错成本归零,技术精度满分!


实战认证:
课堂成果=行业标尺

学院“政企校三元共建,双主体统管共营”的典型合作办学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荐,实现资源深度互通、管理无缝对接,从根本上保障校企合作的连贯性与高效性,助力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。职教课堂的毕业设计,早就是产业升级的参考答案。


【职教人说】

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:“职业教育的空间革命,不是把工厂搬进学校,而是让教学标准与产业标准零时差对接。学生今天的实训台,就是明天大国重器的操作台。”
这是你的梦中情“课”吗?
工大花young课堂,更多精彩等你来探索

来源|智能制造产业学院
编辑|党委宣传部
一审一校|陈月尧
二审二校|黎智、梁茜
三审三校|王静
